
廉政教育文化長廊
廉政教育文化長廊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寶庫,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廉政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 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周禮》就曾經提出,對官員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干、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根據歐陽修的《廉恥論》,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節”,也就是說清廉是官員必備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禮撰寫《官箴》,系統而明確地提出了“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吏不敢慢;廉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為對“公廉”最為后世稱道的經典闡釋,對中華廉潔文化的豐富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寶庫,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廉政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廉政建設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會贏得恒久的生命。今天,我們在自豪地對待這份“文化遺產”的同時,應積極萃取古代公廉文化的精華,將其轉化為我們黨在新時期執政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撐。
今天我們建設的廉政文化畢竟不同于古代的“清官文化”,需要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時代特征。首先,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設的根基打牢了,才能更好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其次,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全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課題。當今時代,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圍繞綜合國力的全方位競爭更趨激烈,文化已經被視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對于正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中國來說,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在新世紀和平崛起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賦予廉政文化建設的嶄新意義。第三,“清官文化”的歷史局限性,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過分依附于個人的品質和道德,不具有普遍性和穩定性,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設要克服這一弊端,必須與制度建設相得益彰。我們知道,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和固化,其所表現出來的道德約束力,往往比正式制度更有力度,更具有持久性、穩定性和連續性。
當今時代,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圍繞綜合國力的全方位競爭更趨激烈,文化已經被視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對于正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中國來說,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在新世紀和平崛起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賦予廉政文化建設的嶄新意義。第三,“清官文化”的歷史局限性,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過分依附于個人的品質和道德,不具有普遍性和穩定性,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設要克服這一弊端,必須與制度建設相得益彰。我們知道,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和固化,其所表現出來的道德約束力,往往比正式制度更有力度,更具有持久性、穩定性和連續性。
“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問下四》:“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其反義詞為“腐敗”。現在所說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后來,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層面的內涵。 孟子認為:“(不義之財)可以無取,取傷廉。”闡明了孟子對廉與貪的道德價值 取向。廉政,即廉潔政治,是一種與貪污腐敗直接對立的政治現象。
社會腐敗之風,固然與某些政府官員的思想、道德及作風有關。然而,如果腐敗之風屢禁不止,愈反愈烈,這就與制度高度相關了。“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鄧小平文選》293頁),實際上,當前的腐敗主要是制度性腐敗。腐敗現象的產生主要根源于制度缺陷,即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制度缺陷。因此,科學地探索腐敗現象的深層次問題,分析其現實基礎和社會根源,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從而采取相應的制度化對策,才能收到切實有效的成果。
轉變政府職能是建立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反腐敗廉政建設的客觀要求。通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建立市場體系提供前提條件,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通過價格杠桿和平等競爭來有序進行。
使企業擺脫政府的羈絆,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消除依托于行政權力的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建立宏觀經濟調控體系,等等,這樣就能夠大大減少和消除產生腐敗現象的制度性環境。
廉政,即廉潔政治,是一種與貪污腐敗直接對立的政治現象。
社會腐敗之風,固然與某些政府官員的思想、道德及作風有關。如果腐敗之風屢禁不止,愈反愈烈,就與制度高度相關。
當前的腐敗主要是制度性腐敗。腐敗現象的產生主要根源于制度缺陷,即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制度缺陷。因此,科學地探索腐敗現象的深層次問題,分析其現實基礎和社會根源,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從而采取相應的制度化對策,才能收到切實有效的成果。